來源:http://www.pitzips.com/gsxw/136.html │ 發表時間:2020-07-27
每年完成光學測試量數十萬次,去年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4.55%;已獲授權的專利421項,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20多項……憑借持續的技術創新和過硬的產品質量,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(下稱“國星光電”)走出了一條“佛山制造”的國際化路線,成為LED行業的示范標桿。
記者走進剛剛榮獲“2018年廣東省創新型企業”稱號的國星光電CNAS實驗室,在這里尋找這家企業持續領跑行業的秘訣。
以品質鑄品牌
今年3月1日,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(簡稱“CNAS”)官網發布:國星光電分析測試中心再次通過CNAS現場復評審,并獲得續發的CNAS實驗室認可證書(注冊號:CNASL9491)。
作為“國字頭”的實驗室,分析測試中心可謂是國星光電產品品質的重要保障。據了解,分析測試中心位于國星光電主樓的6樓,面積約3000㎡,擁有一批高價值設備。
“研發中心所有前沿研究,量產前都要通過分析測試中心進行小、中、大型的全套測試,包括光電性能測試、可靠性測試、高溫老化測試,產品必須通過一次又一次‘苛刻的測試’才能進行量產?!毖邪l中心主任袁毅凱告訴記者,除了對研發階段的產品進行檢測外,分析測試中心也會定期對量產階段的產品進行考核,確保產品的高可靠性。
“其中可靠性測試最為關鍵,這個環節直接關系到產品是否可以‘出廠’?!痹贚ED器件可靠性實驗室,袁毅凱向記者展示了恒溫恒濕測試、高低溫測試等測試流程及原理。
記者在現場看到,一臺臺測試機整齊擺放著,其中有設備正在進行高溫老化測試,系統設置溫度為120℃,“一顆LED正常工作時溫度大概60℃,但實驗室設置100多度,工作1000小時,并要求LED入箱時的亮度與結束后的亮度相差甚微,就是要看在極限條件下,LED的狀態是否依然穩定?!痹銊P向記者解釋。
如此嚴酷的試驗并不少。據統計,2018年,分析測試中心承擔了公司99%以上的測試檢驗工作,包括光電檢測、可靠性檢測、安規測試、EMC測試等技術服務,完成光學測試量達數十萬次,可靠性試驗項目上萬項。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分析測試中心還配備了新的IS標準實驗室——國星光電I級光學標準室,對實驗用的軟硬件進行了全方位升級,如安裝有溫控設備,對溫濕度進行嚴格控制,配置3臺IS標準機,LIMS信息化系統也將于2019年上線,進一步強化實驗室管理,優化試驗流程管理。
技術高精尖化
去年科研投入占營業收入4.55%
今年3月27日晚間,國星光電發布了《2018年年度報告》。年報顯示,在LED行業整體增速放緩、行業競爭加劇的情況下,2018年國星光電實現營業總收入36.26億元,創歷史新高,一躍成為LED封裝行業全球第八。另外,2019年第一季度,國星光電實現營業收入9.18億元,同比增長11.87%,實現“開門紅”。
事實上,過去十年,國星光電營業收入以年均20%以上的速度增長,尤其是2014年廣晟公司入主以來,國星光電實現了快速發展,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36.26億元,是2014年廣晟公司入主之初的2.34倍。
在袁毅凱看來,支撐國星光電不斷領跑行業的秘訣,除了過硬的產品質量,還有持續的技術創新。據統計,國星光電每年以營業收入約4%的資金用于科研開發,持續強化“技術高精尖化”的核心突出地位,搶占科技制高點,提高產品附加值。
研發投入的增長帶來了公司創新能力的增強,專利數量是衡量企業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。截至2019年5月17日,國星光電共申請專利588項,已獲授權的有421項,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2項,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70項,外觀設計專利授權89項。
通過建立完善的科研平臺,國星光電先后承擔了國家“863”計劃項目、國家“863”計劃引導項目、國家火炬計劃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20多項,省部級項目80多項,產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、國家重點新產品、省市科技進步獎等榮譽。
“這些成績的取得,離不開區發改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,他們對企業開展一系列貼心服務和引導,協助企業申報項目資金,幫助企業推進項目開展,使我們深切感受到禪城區政府扶持企業的溫暖?!痹銊P表示,國星光電還配合禪城區加快推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,通過科研平臺技術升級,爭當科研創新領頭羊,為禪城區打造五大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實體支撐。
通過技術創新,國星光電產業鏈整合能力不斷增強:在LED行業中游封裝環節,公司顯示屏器件市場規模位居國內第一、全球領先,白光器件晉升全國一線行列,組件產品成為格力、美的、冠捷、TCL等多家知名企業的核心戰略供應商,MiniLED布局未來,非視覺光源儲備前瞻技術,上游外延芯片和下游照明業務也實現了較好的發展。
人才是第一資源。人才梯隊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達成企業戰略目標提供人才保障,成為公司發展的引擎。據統計,國星光電有4000多名員工,其中,博士(后)15人,碩士150人,本科以上技術人員700多人。
“我們既注重以老帶新的方式自主培養人才,也通過建立博士后工作站、與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設置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方式培養人才?!痹銊P介紹,早在2008年,國星光電在業內就已經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陸續引進博士人才進站培養,這些高學歷人才迅速成長為公司科研創新的骨干力量;公司還積極創建校企聯合培養形式,設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、校外實習基地等,由高校直接派員到企業駐點實踐,這種靈活的人才合作機制吸引了一批高層次、高水平的人才進駐企業,為國星光電的技術發展作出重大貢獻。
而為了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,國星光電定期組織開展科技活動周、科技宣傳月、職工培訓教育、技能競賽等活動。例如,研發中心定期舉行崗位勞動競技競賽,將工匠精神滲透到日常工作方方面面,并設置多個職級,為研發人員提供廣闊的晉升空間。
除了組織專業知識、技能方面的培訓外,國星光電還經常組織管理工作技能創新、方法培訓以及靈活多樣的戶外拓展活動,努力培養各級員工的創新能力。例如,為每年新晉技術人員開展統一實習培訓,讓他們更快地適應工作;建立后備人才庫,并每月定期開展管理培訓班,提高研發人員的技術管理能力;各個部門年初擬定培養計劃,以各部門為單位開展有業務特色的培訓,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。
拓展LED新型細分領域應用
當前,LED封裝行業正面臨著技術發展的新階段,MiniLED受到行業普遍關注和廣泛認可。作為行業“先行者”,去年3月,國星光電在國內封裝行業率先成立“Micro&MiniLED研究中心”,僅三個月后,國星光電就在廣州和美國同步發布了首款MiniLED產品,推動了LED顯示屏點間距步入P0.X時代,該產品點間距為P0.9,填補了P1.0以下的空白。
與小間距相比,MiniLED在可靠性、耐磕耐碰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升;而因其封裝端的電路集成設計,使得顯示屏的PCB板更為便利、成本更低。
袁毅凱表示,下一步,公司將基于國星Micro&MiniLED研究中心,加大力度進行新產品、新技術的布局,重點朝著MiniLED顯示和MiniLED背光兩大方向發力。其中,在MiniLED顯示領域,國星將繼續在首款MiniLED的基礎上做好產品研發和技術儲備,“目前,點間距P0.7及以下產品均在開發中?!?/span>
而在MiniLED背光領域,國星將重點在大尺寸TV背光、中尺寸的車載顯示背光以及小尺寸手機背光等方面發力,為公司未來的穩健發展貢獻新的活力和長驅動能。此外,今年初,國星光電發布公告稱,計劃投入10億元進行新一代LED封裝器件及配套外延芯片擴產的計劃。目前項目正加速推進中,擴展進度平穩、順利,第一期項目很快將實現投產。
除了順應LED行業專業化的發展潮,國星光電還積極拓展LED新型細分領域的應用,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,去年成立非視覺光源事業部,聚焦紅外、紫外、動植物照明等細分領域的封裝與模組產品,聚焦其在固化、傳感、智能識別、動植物生長、健康醫療等非視覺功能領域的應用。
來源| 珠江時報